个人基本情况简介:
孟隋,副教授,文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文艺美学、大众文化、网络文艺。
本硕博分别就读于中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南开大学美学专业、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专业;硕士毕业后有2年媒体工作经验(曾任实习记者、编辑等职)。
代表性论文:
1.《网络小说的“情感现实主义”及其“情感支持”功能》,《贵州社会科学》(CSSCI)2022年第3期。
2.《打破市场天花板:网络文学新商业模式探析》,《中国图书评论》(CSSCI扩展)2021年第3期。
3.《作为娱乐产业的网络文学——论国内网络文学发展历程及其启示》,《文化与诗学》(CSSCI集刊)总第20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0年版。
4.《论我国网络文学的内容组织模式》,《天府新论》(核心)2018年第1期。
5.《论我国网络文学的“低版权优势”》,《教育传媒研究》2017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出版业》2017年第5期全文转载)
6.《论网络玄幻小说IP改编剧的误区:基于“跨媒介叙事”的视角》,《教育传媒研究》2020年第6期。
7.《“众包”文化生产:网络小说形式特征的决定性因素探析》,《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 2021 年第 2 期。
8.《网络玄幻小说与读者日常生活的相关性——以“天蚕土豆”的作品为个案》,《教育传媒研究》2019年第5期。
9.《论网络玄幻小说的大众文化功能——以“我吃西红柿”的作品为研究对象》,《网络文学评论》2019年第3期。
10.《论粉丝时代网络文学的内容生产——以<斗破苍穹>为例》,《教育传媒研究》2018年第1期。
11.《对抗“五四”式启蒙方案:重读冯骥才<怪世奇谈>系列小说》,《北京社会科学》(CSSCI) 2017年第2期。
12.《改革开放初期“男子汉文学”及其政治焦虑》,《江西社会科学》(CSSCI)2017年第3期。
13.《城市化冲击下的农村文化变迁:兼及当前公共讨论中的农村问题》,《文化研究》(CSSCI集刊)2016年秋季卷。
14.《论被强加给“小镇青年”的电影审美偏好》,《文艺理论与批评》(CSSCI)2016年第3期。(该文未删节版以《解构“小镇青年”的刻板印象:论当前的电影评价话语权之争》为题被《视听重构:第三届全国电影学青年学者论坛论文集》收录,中国电影出版社,2017年。)
15.《思想改造与身体政治:纵论张贤亮三部“知识分子改造”小说》,《当代作家评论》(CSSCI) 2015年第1期 。(《新华文摘》2015年第9期,论点摘编。)
16.《中国改革开放初期饥饿文学的政治逻辑》,《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CSSCI) 2014年第4期。
17.《电影主体的崛起:评<电影或想象的人>》,《文化与诗学》(CSSCI集刊)总第17辑,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18.《新世纪战争题材电视剧精神症候》,《文艺评论》(核心,CSSCI扩展)2014年第1期。
19.(第一作者)《从媒介环境学看网络小说特质——以穿越小说为中心》,《成都大学学报》2013年第6期。
20.《欲望中死去:慕容雪村(网络作家)小说的情节模式》,《粤海风》2013年第4期。
21.《从桑塔格到PS:后图像时代的现实》,《中国图书评论》2010年第6期。
22.《漂浮在好莱坞之上的“超级叙事”》,《中国图书评论》2010年第10期。
科研项目:
1. 主持2016年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我国网络文学的“泛娱乐”潜力研究”,结项。
2. 主持2018年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项目“中国网络文学商业美学体系的建构研究”,结项。
3. 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虚拟现实媒介叙事研究”(21&ZD327),在研。
获奖:
1. 2016年度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2. 2016年济南市第三十一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3. 2017年济南市第三十二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学术交流情况:
1.2014年12月,参加南开大学、上海大学主办“文化研究的教学”热风学术论坛。
2.2015年12月,参加首都师范大学主办 “微时代:生活、艺术与美学”。
3.2016年8月,参加北京师范大学主办“首届数字媒介论坛(国际会议)”。
4.2016年11月,参加北京电影学院主办“第三届全国青年电影学者论坛”。
5.2018年12月,参加中外文艺理论学会新媒介文化研究会主办“媒介文化与网络文艺20年”学术研讨会。
6.2018年12月,参加山东大学主办中国作协网络文学研究山东大学基地揭牌仪式暨首届网络文学论坛。
7.2018年6月、10月,参加国家艺术基金、中国传媒大学经管学院主办“网络文艺批评人才培养”项目(共30天)。